甜蜜蜜 [豆瓣TOP250第88名,修复复映版]
◎译 名 甜蜜蜜 / Comrades: Almost a Love Story
◎片 名 甜蜜蜜
◎年 代 1996
◎國 家 香港
◎类 别 劇情 / 愛情
◎语 言 粤语 / 汉语普通话 / 英语
◎上映日期 2015-02-13(中国大陆) / 1996-11-02(香港)
◎IMDB 8.2 分 / (总分10分 | 共 3251 人评分)
◎IMDB 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0117905
◎豆瓣评分 8.7 分 / (总分10分 | 共 211236 人评分)
◎豆瓣鏈接 https://movie.douban.com/subject/1305164/
◎片 长 118分钟(中国大陆) / 116分钟(台湾)
◎導 演 陳可辛
◎主 演 黎明 Leon Lai
张曼玉 Maggie Cheung
杨恭如 Kristy Yang
曾志伟 Eric Tsang
杜可风 Christopher Doyle
张同祖 Tung Cho Cheung
诸慧荷 Irene Tsu Wai-Ho
丁羽 Yue Ding
◎簡 介
改革开放初期,黎小军(黎明 饰)告别女友小婷(杨恭如 饰)从天津(国语版中为无锡)来到香港讨生活,期望有天挣到大钱把小婷接来与之风风光光地成婚,没料想日子会比想象中的难熬许多。
黎小军在快餐店与同样从大陆到港讨生活但避讳谈自己身份的李翘(张曼玉 饰)结识后,因为共同喜爱邓丽君,两人人在异乡的孤独都有了某种程度的缓解,并在交往的过程中生出了真爱,可是世事难料,两人最终无奈分手,黎小军成了小婷的老公,李翘跟了在黑社会做事的豹哥(曾志伟 饰)。然而因为邓丽君,两人的缘分并没到此为止。
◎花 絮
《甜蜜蜜》:你笑得多甜蜜
1996年,《甜蜜蜜》的出現成全了好幾個人。導演陳可辛在《金枝玉葉》之後再創票房佳績,與《甜蜜蜜》同時開拍純爲市場運作的《金枝玉葉2》倒是反應平淡;《阮玲玉》之後四年沒有大動作的張曼玉,也以一部商業片再次證明了自己的演技實力;而向來被評價表演有點“木”的黎明則碰到了百分之百適合他的角色。所以一曲“甜蜜蜜”,兩地情事,幾段佳話。本報記者采訪了《甜蜜蜜》的導演陳可辛,他將近十年後的又一部愛情片《如果·愛》即將登場,此時回憶《甜蜜蜜》拍攝時的一些故事,或許另有一番趣味。
兩片同時拍,《甜蜜蜜》就像“小老婆”
拍《甜蜜蜜》的時候是我在商業上壓力最大的時候。之前拍的《金枝玉葉》在票房上很成功,但緊接著拍了自己中意的戲《麻麻煩煩》卻慘敗,結果導致了UFO要賣給嘉禾。嘉禾要求我拍《金枝玉葉2》,但是我很不想拍,于是要求他們同時投我一部小片,那部就是《甜蜜蜜》。
我一路都在商業壓力下成長,從來也就是一個商業導演,不管是拍喜劇還是拍動作,所以我一直都想從中找一些平衡,《金枝玉葉2》完全是爲公司爲市場拍的,最後把它變成你願意拍的東西,那種壓力是別人不能想象的,所以《甜蜜蜜》對于當時的我有點“精神治療”的意味,那是一部對我來說很簡單,很有把握的片子。
當時兩部戲同時拍,拍五天這個,回來再拍五天那個。我記得當時張曼玉開玩笑說《甜蜜蜜》是“小老婆”,因爲導演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《金枝玉葉2》上了。實際上我的全部壓力確實在《金枝玉葉2》上,但對《甜蜜蜜》倒不是不重視,而是太得心應手,現場演員也好,各部門配合也好,狀態很輕松,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。
最初想找黎明和王菲來演
演員方面最早我就認准要找黎明和王菲,畢竟這不是拍一部純粹的藝術電影,還是要考慮票房,所以要找明星,當時香港有哪個明星是從內地過來的呢?只有黎明和王菲,雖然黎明5歲就過來,但是香港觀衆還是感覺他是內地來的。但是王菲對這個戲似乎完全沒有興趣,連劇本都沒看,現在想一想當時她應該是正在生小孩。
後來突然講起張曼玉,才覺得完全把她忘記了。觀衆喜歡她,我也用過她,大家也是好朋友。那時的演員每年拍八部戲,你兩年不出來,就等于一輩子不拍戲了。張曼玉是個很好的演員,真正用演技把這個人物給演活了,但是張曼玉的國語實在太爛,開始的時候設計李翹是從上海來到香港的女孩子,講普通話,但是香港演員都是不太努力,連張曼玉也不去好好學國語,拍了四天我們只好停下來,把李翹改成廣州人,這樣就有了假香港人的感覺,效果反而更好了。
當時我從來沒考慮過找內地演員,其實就算是現在的周迅在香港也沒人會認,那時拍戲完全是考慮香港本地市場,無論導演如何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望,都還是做一部市場電影,如果你用內地演員,投資方可能連錢都不會給你,內地的明星就算找鞏俐來也不認。馮小剛問我爲什麽他的戲在香港不行,我告訴他不是因爲馮小剛,而是因爲只要是內地片,香港的觀衆就會認爲跟他無關。
鄧麗君契合電影“飄”的主題
這部影片開始不是叫《甜蜜蜜》,編劇岸西取的名字叫《大城小愛》,我就很不喜歡這個名字,感覺像是一部文藝小說,不像電影。不過黎明很喜歡,很多年後他就重新找回王菲,拍了一部《大城小事》。
在我们的剧本写到一半的时候,邓丽君去世了,我们突然就想到邓丽君其实满契合这部电影的主题,《甜蜜蜜》讲的是中国人的“飘”,这和我的身世有关——在香港出生长大,后来去了泰国,也回过内地,又去美国念书,又回到香港,整个人的状态都是在“飘”着的,永远搞不清自己是哪里的人。这种状态恰好邓丽君表现得出来,她是第一个“两岸三地”的人,是我们中国人的John Lennon(约翰·列侬)。于是岸西提议用邓丽君的歌,《甜蜜蜜》第一个被提出来,大家一拍即合。
我一直想拍個移民題材的故事,來反映香港人“無根的狀態”。我覺得一個人那麽愛一片土地,是因爲他不在這片土地,拍《甜蜜蜜》的時候是1996年,也是香港人最彷徨的時候,他們都理解這部影片“飄”的含義,1987年香港股票大跌,1995年鄧麗君驟逝,觀衆看電影時會想到那一天的感覺是什麽,和戲裏人物産生一種共鳴,即使不用思考也能明白。
《如果·愛》和《甜蜜蜜》都是我心裏在重拍《卡薩布蘭卡》
最近很多人問到我年底要上映的《如果·愛》和《甜蜜蜜》有些什麽關系,我想他們的關聯在于意念上。這兩部電影都是我心裏在重拍我喜歡的一部好萊塢經典《卡薩布蘭卡》,黎明和金城武就是亨弗萊·鮑嘉,張曼玉和周迅就是英格麗·褒曼,而我最喜歡的是(曾)志偉和(張)學友那個角色保羅·亨裏德——他們都是把身邊的女人放開,我覺得放才是最愛的。還有一個巧合,每部戲我都要講十年,因爲沒有十年就不夠唏噓。《甜蜜蜜》講的是1985年到1995年,是我覺得香港最美的十年,而《如果·愛》恰好講的是1996年到2005年,剛剛好延續下去。
《甜蜜蜜》這部電影讓我得到最多,內地觀衆認識陳可辛也是因爲這部電影。《甜蜜蜜》上片之後一個月我就去美國拍《情書》,我直到兩年後回來才知道這部影片的影響,尤其是聽到內地觀衆喜歡這部電影,我非常激動。因爲我很怕拍得不像,後來我客觀地看,《甜蜜蜜》算是自己作品中犯錯誤最少的一部。其實香港電影好看就在于它的神來之筆,但即使是被奉爲經典的影片同樣有很多細節不值得推敲,而《甜蜜蜜》從架構到細節都比較工整,在今天看來也沒有讓觀衆失笑的地方。
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(1997)
最佳电影 陈可辛
最佳导演 陈可辛
最佳编剧 岸西
最佳男主角(提名) 黎明
最佳女主角 张曼玉
最佳男配角 曾志伟
最佳新演员(提名) 杨恭如
最佳摄影 马楚成
最佳美术指导 奚仲文
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吴里璐
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赵增熹